• 考生
  • |
  • 教职工
  • |
  • 在校生
  • |
  • 校友
首页 > 人文新闻 > 正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东北秧歌)传承基地“传统东北秧歌传承与发展”专家论坛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2022-02-28 来源: 点击数:

2月22日上午9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东北秧歌)传承基地“传统东北秧歌传承与发展”专家论坛于我校召开。吉林省文联副主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东北秧歌)传承基地特聘专家王小燕、我校舞蹈系主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东北秧歌)传承基地主任张万励与基地教师出席论坛。

王小燕,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省舞协主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东北秧歌)传承基地特聘专家)

专家论坛由王小燕教授主持。她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东北秧歌)传承基地自获批建立以来取得了很多成绩。原创东北秧歌作品《姥姥的田》获得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奖,推动了东北秧歌创作的提升。先后前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辽宁省沈阳市、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等省内外多地开展采风调研。同时基地通过设置选修课程、开展社团活动和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秧歌文化校园普及,并开展一系列面向中小学、社区的活动促进了传统东北秧歌的社会推广。但在基地的建设过程当中也遇到了包括理论研究、资源整理、文化传承以及传统东北秧歌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的一些问题,特邀各位专家齐聚于此建言献策,指导我们更好的对于东北秧歌进行传承、研究、传播与发展。

张万励就我校和东北秧歌传承基地的概况进行了介绍,并从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和展示交流六方面介绍了基地的工作内容和取得成果。2020年,基地在校内开设三门东北秧歌校级选修课,课程形式涵盖文化理论和艺术实践两方面;组织全校500余名学生进行东北秧歌“红绸舞”展示活动;建设“东北秧歌工作坊”,举办多场公开讲座活动;进入6所中小学、15个社区开展东北秧歌教学,辐射带动3000余人;参加教育部体卫艺司主办“传承的力量”栏目拍摄,辐射范围影响至全国。此外,张万励主任就基地在建设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向各位专家进行了说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东北秧歌)传承基地邀请6位吉林省民俗与文化领域专家莅临本次论坛。针对传统东北秧歌的材料发掘、文化研究、发展弘扬,以及基地进一步建设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充分全面的探讨。

(曹保明,中国民协顾问、吉林省民协主席、吉林省非遗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

曹保明教授在讨论中从民族文化认同、区域文化发展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层面上对于东北秧歌进行了论述。他指出,东北秧歌不是一个艺术种类,而是一个包含了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化综合体,蕴含着东北人民在生活中长期发展而来的民俗文化内容和民族情感。东北秧歌具有久远的历史、清晰的传承、活态的存在、鲜明的特色,满足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各项条件。因此我们在东北秧歌研究中既要树立起自己的文化高度,也要确立起自身的文化对称。对于东北秧歌传承基地的工作方向,曹保明教授指出,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入“东北秧歌工作坊”的资料整理与展出工作,细化对已有古籍文献的整理、溯源和理论研究工作;另一方面要围绕已经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的作品《姥姥的田》,整理出具有东北文化内涵和人性思想深度的故事解读,推动作品文化标志的形成,以此推动其走进当代文化、走进历史文化,推动东北秧歌的弘扬发展。

(李战广,吉林省文化发展研究会高级顾问、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

李战广教授就东北秧歌的传承、普及与创新方面为基地工作提出了建议。他指出,目前农村的东北秧歌正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逐渐弱化,很多秧歌曲调、传统动作套路和表演形式正在遗失,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深入研究。关于东北秧歌的研究可以分成十余类甚至二十类内容,应组织起一套专门的团队,对于各个种类分项调研、深入挖掘。同时,东北秧歌作为地域性文化艺术形式,在研究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其地域风格属性,找准东北秧歌相较于其他秧歌种类的独特之处,树立起东北秧歌的艺术特性。

(王长元,吉林省文联副主席、长春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王长元教授对于目前东北秧歌传承基地的建设思路给出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基地的建设构想具有地域性、丰富性和前瞻性。基于此,王教授建议基地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需要着重注意向基层延伸,以吉林乃至东北地区的各县文化馆、群艺馆为落脚点,充分挖掘各地东北秧歌文化资源。同时,需将已有的文化资源向艺术创作进行转换。通过创作优秀的东北秧歌作品、树立典型的东北艺术形象,将东北秧歌进行更加广泛的艺术传达。

(朱立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所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朱立春教授就东北秧歌传承基地的进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他提出,我们需要做好追本溯源工作,理清楚东北秧歌的文化源流。同时,我们可以建立东北秧歌文化的品牌形象、文化IP,推动东北秧歌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以创作作品讲好东北故事、秧歌故事,增强我们的文化认知和文化自信。此外,我们还应借鉴其他民族、地区艺术发展的经验,在传统东北秧歌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打造自己的舞蹈体系和标志性形象。

(韩兵侠,国家一级编剧、原长春市艺术研究所所长、长春市政协文史专员)

韩兵侠教授对于东北秧歌传承基地的建设与东北秧歌研究、传承项目的开展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其凝聚了专家团队、整合了项目资源,推动了长春人文学院音乐舞蹈戏剧学院舞蹈系的转型。就东北秧歌研究方面,韩教授建议将东北秧歌研究分为“精品传承”和“大众化普及”两个方面,发挥长春人文学院音乐舞蹈戏剧学院的学科专业优势,统合戏剧、音乐学科的实力,通过音乐、舞蹈、编剧、戏剧表演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在东北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整理的基础上讲好东北故事,促进东北秧歌的传承普及。

(王之光,吉林省文化发展研究会秘书长)

王之光秘书长从文化传播方面对于东北秧歌传承基地的进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他提出,东北秧歌基地可以高校为依托,发挥校园内各学院之间的优势,通过校级社团组织跨院系、跨专业文化普及活动,并发挥各学院学生的专业优势,使得东北文化能够借助更多的专业渠道进行多方位宣传。同时,我们可以面向社会开展主题策划活动,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秧歌文化内容在传播过程中的复制,以此带动全民参与。





论坛中,李战广教授向基地与王小燕教授赠予个人藏书和东北秧歌珍贵资料,赠书仪式于论坛现场举行。(供稿:音乐舞蹈戏剧学院 审稿:姜玉发 李丽)

[校园融媒矩阵]

网站维护:长春人文学院  技术支持: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处

地址: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488号 邮编:130117

吉公网安备 22017202000203号  吉ICP备11002363号-6

版权所有:长春人文学院   本站支持IPV6访问